1.电视设备的安装
(1)话简和扬声器的布置应尽量使话简置于各扬声器的辐射角之外。
(2)摄像机的布置应使被摄人物都收入视角范围之内,并宜从几个方位摄取画面,方便地获得会场全景或局部特写镜头。
(3)监视器或大屏幕背投影机的布置,应尽量使与会者处在较好的视距和视角范围之内。
(4)机房设备布置应保证适当的维护间距,机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500mm机背和机侧(需维护时)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800mm。当设备按列布置时,列I司净距不应小于1000mm若列间有座席时,列间净距不应小于1500mm。
(5)会议室桌椅布置应保证每个与会者有适当的空间,一般不应小于1500mm X700mm。主席台还宜适当加宽至1500mmx90omm。
(6)会议电视的相关房间应采用暗敷的方式布放缆线,在建造或改建房屋时,应事先埋设管子、安置桥架、预留地槽和孔洞、安装防静电地板等,以便穿线。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机房设备的安装
(1)第一类是会议设备、传输接口设备及不需控制的视音频设备,放在19in标准机柜或机架上。
(2)第二类是用于显示各分会场图像和主会场各视频源的电视墙,一般靠一面墙放置。
(3)第三类是用于放置会议控制设备和视音频设备控制器的操作台,放在电视墙的前方便于观察电视墙画面。
(4)第四类则是UPS电源部分。
(5)非主会场单位由于设备较少,则只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而第一部分的会议设备等就放在操作台下方,用F监视远端图像和本地视频源的监视器则可放在操作台上前方的位置。
(6)机房设备的布置应保证适当的维护距离,机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0cm,机背和机侧(需维护时)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80cm。
(7)机房应铺设防火防静电地板,下设走线槽,走传输线、音视频线、控制线及电源线等,电源线要和其他信号线分开走,避免电源信号干扰。
(8)集中放置设备的机柜内要做好通风、散热措施,机房温度要求18~25°C,相对湿度60%~80%。
(9)保持机房内的空气新鲜,每人每小时的换气量最不小18m³,室内空调气体的流速不宜大于1.5m/s.设备和操作台区域光线要良好,宜采用日光灯。安全消防方面要配备通信设备专用的灭火器。
(10)控制室的机架设各区平均照度不低于100lx,垂直工作面计算距地高度为1.2m。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供电与接地安装
(1)系统采用的交流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供电,当电压波动超过-l0%~5%时,应采用交流稳压电源设备。电源系统要按三相五线制设计,即系统的交流电源的零线与交流电源的保护地线不共用且应严格分开。
(2)为保证会议室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减少经电源途径带来的电气干扰,应采用三套供电系统。一套供电系统作为会议室照明供第二套供电系统作为整个机房设备的供电,并采用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第三套供电系统用于空调等设备的供电。
(3)摄像机、监视器、编辑导演设备等视频设备应采用同相电源,确保这些设备间传送的视频信号,不因电源相位的差异而影响质量。功放、混音器、调音台及其他音频转接设备应与会议终端设备采用同相电源,并且采用同一套地线接地屏蔽,确保音频信号在转接的过程中不会因屏蔽接地不良或电源相位的差异产生杂音,交流电源的杂音干扰电压不应大于100mv。
(4)会议室周围墙上隔3~5m装一个220V的三芯电源插座。每个插座容量不低于2kw,地线接触可靠。供电系统总容量应大于实际容量的1~1.5倍。
(5)供电系统线缆截面积应符合用电容量要求。选用主线为4m㎡;辅线为1.5m㎡供电电缆主会场用线16m㎡、分会场用线为10m㎡的多股聚氯乙烯绝缘阻燃软导线。
(6)接地是电源系统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控制室或机房、会议室所需的地线,宜在控制室或机房设置的接地汇流排上引接。如果是单独设置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设置单独接地体有困难时,也可与其他接地系统合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5Ω。必须强调的是,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保护地线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中的第五根线,与交流电源的零线必须严格分开,否则零线不平衡电源将会对图像产生严重的干扰。